重慶晨報記者 盧雨 張旭 報道
  “新土豆,1.6元/斤”,這是昨天渝中區石灰市菜市場,幾家售賣土豆的攤販掛出的價牌。一位女攤主說,她有三個攤位,每天要賣一兩千斤土豆,都是薄利多銷,賺得並不多。
  來買土豆的兩位市民與這位女攤主一樣,並未聽說這兩天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發酵的一則新聞:馬鈴薯要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。
  這裡的馬鈴薯,重慶人把它叫土豆。
  早就將馬鈴薯計入糧食產量
  1月6日,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在“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”上關於推進馬鈴薯主糧化、力爭讓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、小麥、玉米之後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的消息,這兩天已經傳到了重慶市農委相關科室的辦公室。
  不過,在糧油作物發展處處長袁德勝看來,無論是我國還是別的國家,早就將馬鈴薯當作糧食,有些地區甚至早把馬鈴薯作為主糧。例如,每年的糧食產量統計,早就將薯類產量計入其中,馬鈴薯作為薯類的一種,自然也在糧食統計的範圍內。
  有專家解讀稱,馬鈴薯脂肪含量低,蛋白質含量高,因此決定了它糧蔬兼用的性質——既可供燒煮作為糧食,也可以作為蔬菜。又因為其符合當前我國居民膳食多元、飲食健康的追求,所以這些綜合因素都是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產品的基礎。
  重慶馬鈴薯產量全國第6
  儘管傳入中國只有幾百年曆史,但現在中國已是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。主產區為西南、西北、內蒙古和東北地區。市農委給出的數據顯示,重慶的馬鈴薯在種植面積與產量方面,都排全國第6,屬於馬鈴薯的主產地之一。
  “直轄前的種植面積大約在450萬畝左右,這兩年已經發展到550萬畝。如果按折算成糧食之前的實際產量來算,現在的單產已經達到了1.1噸,人均占有量200公斤。”袁德勝給出了重慶在土豆生產上的一些數據。但他也提到,重慶的土豆尚未實現自給自足,現有產量的土豆,40%用於糧食、20%用於加工、20%用於蔬菜、20%作為飼料和其它用途,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,需要從外地輸入一些。
  袁德勝認為,農業部明確提出主糧化,讓馬鈴薯在重慶的發展更加可期。據他判斷,整個重慶地區至少還有100萬畝的種植潛力可挖。原因在於,現有的550萬畝中,450萬畝屬於1月播種、6-7月收穫的春馬鈴薯;而秋冬季的馬鈴薯目前主要集中在渝東北地區,“其它地區入冬後,很多地是空閑起的,所以完全可以充分開發利用”。不過他也坦言,科技方面以及加工、營銷做好了,馬鈴薯的種植髮展才會跟上。  (原標題:土豆變成飯,重慶怎麼看?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0zcvd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